寶璣的藝術工藝與鐘錶飾藝
倘若視製錶藝術為寶璣的工藝核心,單單論到腕錶的裝飾便牽涉超過三十種藝術工藝和鐘錶裝飾工藝。一般而言,經過潤飾加工的零件在水晶玻璃底蓋下可盡顯美態,但寶璣作為尊貴的製錶品牌自然更進一步,對看不見的隱密零件同樣添上細膩的潤飾,從而創造出非凡的腕錶。
Craftsmanship
阿伯拉罕-路易.寶璣(Abraham-Louis Breguet)先生不僅是才華橫溢的製錶大師,也是設計領域的先驅。他致力透過創新發明,讓錶盤上的資訊更清晰易讀。為此,他引入了一種自十六世紀起使奢侈品更顯名貴的裝飾技術——機刻雕花飾紋。寶璣先生將機刻飾紋應用於錶盤之上,藉此抵消光線在光滑表面上散射造成的影響,從而提高錶盤的易讀性。作為高級製錶工藝的一大特色,這種潤飾如今由寶璣的工藝師以手工製作,點綴錶盤、擺陀、夾板或底蓋。這些零件均由黃金、鉑金等珍貴金屬或珍珠母貝製成。
鐫刻是一門專業的裝飾藝術。雕刻師會運用一系列經精心鑄造並配合手型的工具,在最名貴的材質上徒手鐫刻。雕刻師會以精準、細致、耐心的態度在表面上鐫刻,創造浮雕潤飾。若稍有失誤,數日的辛勞成果便會付諸東流。此裝飾為寶璣腕錶賦予無與倫比的精緻美感和獨特魅力。
「大明火」琺瑯不止是普通的錶盤裝飾,而是一項特殊的專業工藝,需要工匠嚴謹細緻、專心一致,並具有高超的技術。過程首先將琺瑯壓碎並研磨成細緻的粉末。琺瑯粉末需經調配和淨化,再用筆掃將其一層一層塗抹於待潤飾的物件上,好讓琺瑯粉末的顆粒逐一沉積,過程須按照所需成色(半透明或不透明)分階段進行。工藝師必須預計到可能出現的變化,並根據待裝飾物品的造型運用相應技術,同時要考慮到在高溫燒製過程中,琺瑯有機會與某些氧化物結合而出現顏色變化。因此,在琺瑯燒製期間和之後的過程都需要特別留意。最後,工藝師為工藝品添上飾面,以符合先前選定的整體效果,並達到寶璣的嚴格品質標準。
這種裝飾藝術涉及在腕錶的特定部分添加寶石。寶石會透過幼細而隱密的金屬鑲爪直接固定於材質上。寶璣擅長運用不同的鑲嵌技術,例如雪花鑲嵌工藝(旨在隱藏與寶石接觸的鑲座表面),或用於長方形切割鑽石的隱密式鑲嵌。
貝殼浮雕工藝已有4000多年的悠久歷史,在手工藝領域佔有舉足輕重的特殊地位。此工藝在具色彩對比的貝殼上加工,以得出浮雕圖案。工藝師會使用自行製作的雕鑿,將貝殼的內層加工到只有幾毫米厚,創造出極致精細的浮雕。只有珍貴稀罕和色調細膩優美的貝殼,方可成為工藝大師手中的素材。
Watchmaking techniques
在各種代代相傳的潤飾工藝中,倒角處理以精妙繁複著稱。倒角處理,也稱為去角磨邊,目的是為物件的稜角塑形和拋光,一般會打造出45°角的斜面,以達到實用性與美感兼收的雙重功能:首先,可消除可能損害機芯功能和可靠性能的毛刺和零件加工痕跡,但更重要的是,緞面表面和拋光角度可締造微妙的反射效果,賞心悅目。每個倒角表面均經過手工重新加工、細磨,並以各種工具和研磨材料打磨,直至表面變得細膩無比。
蝸形飾紋通常出現於發條盒的盒蓋和錶橋的板道上。裝飾呈螺旋形,由潤飾表面的中心延伸開去。這種飾紋是借助圓形磨砂刷在平面上精細勾勒出螺旋輪廓而成的。
魚鱗紋是以微小的圓圈或圓環來修飾夾板和錶橋表面的工藝。這些飾紋賞心悅目,全因重複排列的圓紋展現一種秩序美,而且它們有助防止表面氧化,並消除加工痕跡,美學與實用兼備。
拋光處理的目的在於突顯已加工的金屬零件,同時消除粗糙邊緣和毛刺,締造光滑亮澤的表面。顯露在外並經常受摩擦的零件尤其需要拋光。每枚寶璣腕錶在整個生產過程中都採用了不同的技術,以達到平滑的拋光表面、細膩粒紋表面,甚至製作出奪目的弧形圓邊。
這種技術也稱為日內瓦波紋,由一系列點綴於平面上的直線或條紋組成,線與線之間為精細的磨砂部分。條形波紋具有出眾的裝飾效果,一般用於修飾錶橋。
微噴砂是指將微珠噴射到指定表面上,從而締造啞光外觀。寶璣尤其欣賞Tradition腕錶的微噴砂夾板和橋板。
太陽放射紋與蝸形飾紋有一定的相似之處,兩者均以圓形磨砂刷在平面上繪製而成,但太陽放射紋並非呈螺旋形,而是從中心沿直徑往外延伸的直線。
這些藝術工藝一般用於裝飾機芯零件。緞面打磨的過程會就錶橋或夾板側面(垂直部分)進行緞面加工,通常會用到打磨車床或銼刀。表面修整的目的是為錶橋頂部或離合桿頂部進行緞面打磨,通常會用到砂紙、銼刀或磨石。
使用工具錘打零件表面後,可得出具顆粒感或鍛敲效果的啞光飾面。這個工序的優點之一是提升加工零件的堅硬度。